中科大瀚海星云BBS论坛

中国科大,中科大bbs,瀚海星云,瀚海星云bbs,中科大瀚海星云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oly_Sh (回龙教教主),原信区: ustcbbs
标  题: 不与群芳同列的伊朗导演阿巴斯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Tue, 19 Sep 2000 13:43:51),站内信件



丁丁(9月14日23:28)

   谈到电影,极少有人会想起伊朗。

  长久以来,这片绮丽的土地一直由欧美大国把持,即使将焦点对准亚洲
,为世人所瞩目的也是中国、日本、印度等与西方接触较密的国家。相形之
下,封闭而又动荡的小国伊朗完全可以被电影文化界忽略。这一悲哀的境况
终于由一位不同凡响的电影导演改变,他就是现今影迷们不时挂在嘴边的阿
巴斯。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
都德黑兰,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
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
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
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1969年是伊朗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
)诞生了,青少年发展研究院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学系,此后的二十三年间
(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电影系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
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从六九年开始
,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他如一颗新星在伊朗电影工
业浪潮中冉冉升起。

  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
可洞见他日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
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积累了几年拍短片的经验,1974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旅
行者》(当然也只有74分钟),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叛逆的乡村问题少年,他
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八十年代,他相继拍摄了一些反映
伊朗学龄儿童面临的问题的纪录片,如《一年级新生》(1985),《家庭作
业》(1989)等等。
二十余年的从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型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
界影坛、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后。1987
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
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1990年,阿巴斯把镜头对

了贫苦的大众,拍出了可能是迄今为止他最钟爱的影片《特写》。一个潦倒

影迷因为冒充著名导演骗取钱财而被送上法庭,阿巴斯就此进行了纪录片式
的采访调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鲜而独特的手法,交叠着电影的真实与现
实的真实。自《特写》始,导演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手法,有意识地模糊纪录
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譬如在1994年完成的《生活在继续》(又译《生生不息
》),其线索即是寻找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饰演主人公的那个孩子。
1994年的《穿越橄榄树林》(又名《橄榄树下的情人》)是关于一个电影摄
制组选演员拍片的故事,而该摄制组正在拍摄的影片就叫作《生活在继续》
。正是这种实与虚的交织,使观众强烈地感到所观看的影片不只是创作出来
的艺术品,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也正是由于三部作品间微妙的联
系,有人将它们称作是阿巴斯的三部曲。事实上,这并不是导演本人的属意
,但它们的确是阿巴斯众多影片中的精品,为国外观众和评论家熟悉且赞赏
。《生活在继续》成为阿巴斯首次携与参展纽约电影节之作,更在戛纳电影
节上获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思索生死问题的
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为阿巴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影展上夺得金
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1999年他推出了最新作品
《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又译《随风而去》),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
大奖。

   同时,阿巴斯还不时为他人编写剧本,如八七年的《钥匙》、九五年
的《旅程》,以及最广为人知的《白气球》,都出自他的手笔。

  阿巴斯的电影风格得到了众多著名导演的认同与赞赏,昆汀·塔伦蒂诺
、埃米尔·库斯杜里卡等都对他推崇倍至,新浪潮猛将戈达尔甚至公然宣称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而黑泽明则说得更为恳切,
“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他们是
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后来,我看到了基亚罗斯塔米的
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感谢上帝。”

  也许是一个接一个国际大奖,照亮了这位偏夷之邦的艺术家,九十年代
,世界各国的电影评论家和爱好者都关注起阿巴斯的影片,电影学院也把它
们当作观摩课的必经驿站。但凭心而论,看完后能说是真正喜欢的人却委实
不多。大部分观众尤其是普通影迷认为阿巴斯的电影平淡乏味,情节简单,
几乎看不出艺术创作的痕迹。那么,难道是他利用西方社会对神秘东方的猎
奇心理浪得虚名?抑或他是继德·西卡之后又一位踏实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我想,理解阿巴斯还是要从他背后坚实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正如他本人曾
说的,“梦想要根植于现实。”,他整个电影梦想就深深植根在伊朗这块土
地上,吮吸着波斯古老哲学的养分。所以,他能够耐心且不动声色地关注人
们看似极其普通的生活,然后从中挖掘出深邃的情感世界。早期的作品中,
他主要展现的是儿童的精神世界,有别于很多对孩子怀有爱心的创作者,阿
巴斯不喜欢以俯视的角度讲述此类故事,而往往是以孩子自己的视角来白描
身边的事物。从孩子清澈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单纯的爱与不爱,和面
对成人世界的困惑与惶恐。我至今仍记得初看《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时的伤
感,小阿默德为了还一个作业本四处求人带他翻过山岭,可忙碌的大人谁也
没时间理睬他。他的眼神充满了焦急与哀伤,那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经历过
却已遗忘了的孤独感,阿巴斯悄悄地将它收存进了摄像机。随着阿巴斯阅历
的增长,成人世界的生活愈来愈多地占据了他的视线。但他所关注的始终是
普通人包括穷苦人,不断地探究那些操劳、疲惫、被社会洪流左右的个体的
内心情感,像《生活在继续》和《穿越橄榄树林》,都是以地震后的伊朗乡
村为背景的,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念。对人
精神的关怀到《樱桃的滋味》时可说已达到顶峰,主人公对死亡的考虑也许
正是萦绕在阿巴斯本人头脑中的沉重负担。正是基于对普通人深沉的关怀,
这位电影大师逐渐形成了他拍片的一大特色,即大量运用非职业演员。他常
常是先决定在某一地区拍摄,再于当地挑选演员,像《穿越橄榄树林》本身
讲的就是这样的情形。阿巴斯的这种作风在以明星制度为支柱的西方商业电
影界(尤以好莱坞为代表)恐怕是难以想象的,没有光彩夺目的明星加盟,
观众还会有兴趣走进电影院吗?可阿巴斯偏偏逆潮流而上,摒弃了这一自电
影诞生起就形成的传统,把对演员的炒作压至最低点,“一意孤行”地选用
与角色最为契合的普通群众出演,使观众最大限度地溶入人物(而非扮演者
)的命运悲喜之中。
你可以认为阿巴斯很浅显,也可以说他很深刻。的确,比起生活在发达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众多西方导演,阿巴斯接触、反映的人和事物都要狭窄得多,
不够新奇,也不够大气。尽管做出了许多的尝试与创新,他骨髓里仍然是一
位相当传统的东方艺术家,含蓄而深沉,即使表现地震这样在美国绝对是大
片题材的内容,事件本身也根本不是他所关注的,他摄像机紧紧跟随的是事
件之下人们细微的反应,而这“反应”,是大多数人既不关心更不会留意的
。在网络情缘盛行、安全套自动售卖机坦然矗立街头的今天,当你看到一部
男主角苦苦求婚、女主角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爱情片(《穿越橄榄树林》
)时,就难免替他们急得有些憋气了。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差异,这或许就是
观众感觉与阿巴斯影片存在隔膜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
认,正是这种差异,使阿巴斯的作品卓而不群,朴实,细腻,虽不煽情但醇
香厚重,别有一番耐人咀嚼的味道。


阿巴斯电影作品年表:
1970 《面包与小巷》Bread and Alley (12 mins)
1972 《课间休息》Breaktime (17 mins)
1973 《经历》The Experience (60 mins)
1974 《旅行者》THE TRAVELLER (74 mins)
1975 《一个问题两种解决方法》Two Solutions for One Problem (54 mins)
1975 《我是否能够》So Can I (4 mins)
1976 《色彩》The Colors (15 mins)
1976 《结婚礼服》The Wedding Suit (54 mins)
1977 《报道》THE REPORT (112 mins)
1977 《致教师辞》Tribute to the Teachers (30 mins)
1978 《第一解决方案》Solution No.1 (11 mins)
1979 《案例一,案例二》Case No.1, Case No.2 (53 mins)
1980 《牙痛》Toothache (23 mins)
1981 《有序或无序》Regularly or Irregularly (15 mins)
1982 《合唱》The Chorus (17 mins)
1983 《公民》Fellow Citizen (52 mins)
1984 《一年级新生》 FIRST GRADERS (84 mins)
1987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87 mins)
1989 《家庭作业》 HOMEWORK (85 mins)
1990 《特写》Close-Up(100 mins)
1992 《生活在继续》And Life Gose On(91 mins)
1994 《穿越橄榄树林》Through the Olive Trees (103 mins)
1995 《白气球》White Balloon( 编剧)
1997 《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95 mins)
1999 《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 THE WIND WILL CARRY US (118 mins)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szuonline.cn 今天是 2024/04/26
深大在线 荔园在线 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BBS 荔园晨风bbs站 深大bbs 深圳大学bbs 深圳大学论坛 深圳大学内部网 szu bbs 荔园晨风地址 荔园晨风校外地址 荔园晨风登陆地址 荔园晨风登录地址 荔园晨风怎么登录 荔园晨风怎么登陆 深圳大学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登录不了吗 深大荔园晨风关了吗 荔园晨风官网 荔园晨风无法校外登陆 荔园晨风bbs登录不了 梨园晨风
所谓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