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瀚海星云BBS论坛
中国科大,中科大bbs,瀚海星云,瀚海星云bbs,中科大瀚海星云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On_Fire (当你在熟睡时),原信区: ustcbbs
标 题: 孤独的人是可敬的――王崴看《伊丽莎白》(转)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Thu, 28 Sep 2000 23:39:01),站内信件
她是一个女人,如果历史学家和宫廷画家们没有过分夸张的话,她也许
还是一个象奥黛丽·赫本一样苗条俏丽的女人。
但几乎没有人把她当女人看待,对于梵帝冈、爱丁堡、马德里和巴黎来
说,这个女人比《圣经》里的一切魔鬼都可怕,比土耳其苏丹的全部军团都
骇人。她居住在她小小的海岛上,却能把火焰和硫磺远远地扔过英吉利海峡
,扔到广袤的田野和城市中去,让所有戴着皇冠的头颅在睡梦中都会惊醒。
她的运气象她的力量一样强盛,所有针对她的阴谋和暴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折戟在胜利的门槛上,最虔诚的天主教国王郁郁而终。
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幸运的星座眷顾了她一生――至少后半生是这样的。
可是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像她那样活过一辈子。
因为她是伊丽莎白,是童贞女王伊丽莎白。
童贞,这两个字用在女人身上,就是孤独的同义语。
伊丽莎白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女儿,亨利八世当年为娶她的母亲,
曾不顾天主教廷的规条与妻子离婚,英国教会因之与罗马教廷分道扬镳。然
而这个女人最后却被发现行为不检,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被送离伦敦
,小小年纪就成了半个孤儿。
影片开始反映的正是这一部分,亨利八世死后,伊丽莎白的异母姐姐玛
丽登基,天主教势力卷土重来。玛丽临终前,敕令将妹妹关进伦敦塔,伊丽
莎白命悬一线。影片中玛丽与伊丽莎白深夜密室对谈的情节或者是史实之外
的戏说。总之伊丽莎白超乎寻常的好运气从此时已经开始了。她不但摆脱了
杀身之祸,而且安全地活到了玛丽咽气的那一天,顺理成章地成为英格兰女
王,从伦敦塔直接走进了白金汉宫。
从伦敦塔走进白金汉宫!
伦敦塔,这个让英国的贵族闻之色变的名词,那是英国的巴士底啊。多
少显赫一时的贵族甚至王族到了这里,象一滴水落进沙子一样,消失得无影
无踪。威廉·华莱士曾这里仰天太息。一年多前我来到英国,在那里久久徘
徊,想找到他当年牺牲的地方。传记作者兰德·华莱士说过,那里有一丛盛
开得极美丽的金盏花――我找啊,找啊,直到夜色把一切吞没。
但伊丽莎白比所有在这里关押过的人都幸运。从王冠到断头台只有一步
之遥,伦敦塔就是中间的桥梁。桥是单行道,只有过去的,没有回来的。唯
独伊丽莎白走回来了,她的头颅刚一离开断头台的底座,金色的王冠就直落
下来。
加冕的一场戏是我看过的所有类似戏段中拍得最出色的。凯特·布兰琪
瘦削的身体裹在庞大的礼服里,显得如此弱小而无助。她坐在宝座上,所有
的贵族们向她伏下身来,然而她的眼睛却在不安地眨动。她惶惑了、惊疑了
、怔忡了,因为她此时还不是女王,她还只是一个女人。
一个期待着爱与被爱的女人。
莱斯特伯爵罗伯特·杜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影片把他和伊丽莎白的相
识提前到她登基之前,构筑了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和风情画。两人翩翩起舞
的场景是全片最亮丽的镜头。影片的色调前后反差极大,开始的红、黄等暖
色调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被蓝、灰等冷色调取代。这从几场舞蹈的戏中表现
得最明显。而伊丽莎白与杜雷第一次跳舞的场景是全片阳光最灿烂的画面。
再往后,阴谋、权术、倾轧逐渐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爱人之间不是生活在真
空里,这个世界容得下那么多彼此交恶的国家,为何就容不下一对只想倾心
相爱的情侣?
但她毕竟是女王。“女王没有私人秘密”,忠心耿耿的国务大臣这样告
诉她。于是她照着去做了,拿自己的婚姻做筹码,在法、西两大欧陆强国之
间维持平衡。一个女人只能嫁一次,而她真正想嫁的人却偏偏处于最“不可
能”的一极。终于,连他也离去了。没有人可以忍受这种煎熬,眼看着爱情
一点点流失的煎熬。杜雷因爱成恨的本事不下于亨利八世,他竟然加入了罗
马教廷推翻伊丽莎白的阴谋。爱恨变迁比葡萄发酵成酒还要快。于是英国历
史上最著名的那次警察行动开始了,阴谋者被全部擒杀,只有杜雷被留了一
条活命。
“不”伊丽莎白轻轻地说,女王的声音在此刻竟有一丝颤抖,“我要让
你活下来,让你时刻提醒我――我曾经离危险是何等接近。”
这几句话里揉合了怎样的眷恋、愤怒、失望、和决绝啊,这是女王最后
的一点感情了。我始终觉得,就凭着这几句台词的功底,凯特·布兰琪完全
应该捧走那尊最佳女主角的奥斯卡奖座。真搞不懂那一年的学院奖评委们吃
错了什么药。居然会如此青睐那个只会傻乎乎地瞪着一对金鱼眼的格温尼丝
·派特洛。
看《伊丽莎白》的过程,就是慢慢读一颗心渐渐冷下去,死下去的过程
。影片结束在伊丽莎彻底巩固统治的时期。“我将要嫁给英格兰”影片结尾
时她这样说。她个人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英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超出影片的范围去谈历史,后来发生的事情大致如此。
伊丽莎白巩固统治之后,首先面对的对手就是近邻苏格兰女王玛丽·斯
图亚特。玛丽女王与欧洲天主教王朝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对手简
直强大得可怕。然而世事无常,玛丽女王爱上了一位军官,为此不惜派人谋
杀了她的现任丈夫。此举招致苏格兰贵族群起而攻,玛丽女王被迫逃亡英格
兰,并被囚禁于伦敦塔。数年后,玛丽参与谋害伊丽莎白的阴谋(有历史学
家认为这是伊丽莎白的警务大臣沃尔辛厄姆设下的圈套),被送上了断头台。
整个欧洲为此哗然。西班牙国王召集大军,组成“无敌舰队”进犯英国
,却被恶劣天气和英国海军打得全军覆没。这个历史事件好莱坞曾有电影《
英伦战火》加以表现,由劳伦斯·奥利佛和费雯丽主演。此役之后,一直到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再没有受到过来自欧陆的象样的威胁。
《伊丽莎白》的片尾字幕这样写道:
“她去世的时候,英国是欧洲最强大和富裕的国家,她统治的时期被称
为黄金时代。”
每次看到这几句话我都难以自抑,我无法想象那几十年的岁月她是怎样
度过的。她用一个女人全部的生命和力量,把一个贫穷、孱弱的岛国打造成
了比欧洲所有王朝都要强大的国家。她没有丈夫,没有子嗣,但是她的子民
在她打造的基业上,把半个世界变成了英国的后宫。她统治着一个粗野、邋
塌、缺乏教养的民族,然而一百年后,这里的男男女女居然成为“礼仪”“
风度”这些词汇的象征。她是孤独的,她就在这孤独中为世界创造了无数奇
迹,为世界奉献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强大王国。而她,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君主,却连一线血脉也没有留下。她象一阵轻烟,匆匆来到这个世界上,
又匆匆而去,无影无踪。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实在欠她太多。
讲到这里,我想谈一谈这个故事中最吸引我的因素了,那就是这个女人
的孤独。
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类所创造的全部哲学,都在试图解释物质
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作为物质的人而言,我们在许多庞大的坐标面前是渺小
的,在星系和宇宙面前我们比一粒沙子还要轻微。然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可
以延伸向无限远的空间,我们的心灵可以囊括整个宇宙。这是我们的力量所
在,也是我们的痛苦所在。
因为心灵扩张得越远,物质的羁绊就越会深刻而痛苦地被体味到。一颗
伟大的心里包裹着一个渺小的躯壳,在心与身体之间,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之
间,所铺展和填充的内容,便是孤独。距离越大,孤独越大。
伊丽莎白在命运面前是孤独的。
达尔文在自然面前是孤独的。
爱因斯坦在宇宙面前是孤独的。
行路的人在黑夜面前是孤独的。
正在敲打这篇文章的我,在键盘后面是孤独的。
孤独是宇宙赠给我们的一贴清醒剂,它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虽然你们
拥有灵魂,但你们毕竟不是神。所以,你们必须要用痛苦来交换神性。
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到达了那里,但是我们
物质的身体却跟在后面踽踽独行,之间,是一条孤独的长路。
我们就在这条路上走着,永远追随。
--
昨晚,当我离开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再见,亲爱的维特!”
亲爱的维特!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她叫我做亲爱的,叫的我周身筋
骨都酥软了。我把这句话重复了无数次,等到夜里要上床睡觉时,还
自言自语叨咕了半天,最后竟冒出一句:“晚安,亲爱的维特!”说
罢自己禁不住笑起自己来。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